活着这么丧,多开心100分钟也是好的啊
当得知《羞羞的铁拳》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时,我对这部电影其实就已经很期待了。毕竟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麻花出品,必是精品”。其实,这短短的八个字,是开心麻花十几年坚持做喜剧换回来的。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观众的口碑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开心麻花能给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开心麻花最开始靠舞台剧起家,做舞台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喜剧则更难。多少年的努力加上扎实的剧本和实力演技奠定了开心麻花的品牌基础,也积累了不少忠实粉丝,有了这样的积累,走到电影领域才能如此得心应手。 开心麻花的前两部电影作品就都是改编自己的舞台剧作品,《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两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分别是7.4和*.3,可以说都是近几年十分少见的口碑佳作了。而且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夏洛特烦恼》7.4的评分对这部电影来说是有些偏低了,它值得更高一点的评价。 这么看来其实我们观众还是很认品质的,只需要两部扎实的作品,就可以让我们对一个团队产生坚实的信任。至于这部《羞羞的铁拳》,但凡看过预告片的人,期待值起码已经涨到了*分以上,很难让人忍住不去看全片。 了解国产喜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开心麻花,从来都不会把喜剧片做成只有段子堆砌的大杂烩。《羞羞的铁拳》同样没有让人失望,剧情脉络清晰,两条线交错讲述,笑点密集,但全部都在剧情线之内,毫无刻意之感,不用网络语炒冷饭,笑点都来自于剧情本身,一个个都是有来由有去处的。 很多人总是爱说“真正的喜剧让人流泪”, “成功的喜剧必须接地气”“喜剧也负有批判现实的责任”或是引用陈佩斯的名言“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等等,我总想,这是否有些上纲上线。虽然说有不少人认为《羞羞的铁拳》意在讽刺体育比赛的黑幕,但这部电影并没有把喜剧作为升华主旨的工具,反而是利用这个社会问题去制造喜剧本身,这才是我真正欣赏的喜剧之道。 宁浩的黑色幽默曾被认为是高级的喜剧表现手法,接地气的场景引人发笑,笑过之后把普通人的苦涩遗留在你心里。那么,就无法把一部喜剧当成纯纯的乐事来看待吗? 影片的有许多情节设置其实是有些无厘头的,不现实的。什么深山中的世外高人,男女主角互换身体,用抓鱼练反射、熬鹰练耐力、在高速公路上发传单练反应,可以说是很魔幻现实主义了。然而开心麻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再不现实的桥段,它都能用意想不到的笑料让你完全的融入其中。你能想到沈腾饰演的副掌门出场的时候会出糗,但肯定想不到他会跪下,还跪的那么稳,那么淡定。看过电影,你很难说它深刻的批判了什么,讽刺了什么,但它实实在在的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真正的幽默,什么叫做真正完完整整的令人开心的故事。 我认为“太好笑了”“从头笑到尾”就是对一部喜剧最高的评价了。什么“笑中带泪”,“批判现实”,何必呢?一部喜剧不该担负如此偏离的责任。阅读理解的作者做不出自己文章的理解题,过度解读除了迎合主流价值观的目的就是矫情了,强行内涵在这个时代已经太多了,我们真正缺乏的,反而是一些纯粹体验性的作品。开心就尽情地开心,悲伤便尽情地悲伤,矫情也可以往死了矫情,但喜剧它就是喜剧,不是任何别的东西的工具。 目前为止,我身边的人,即便是仅仅是看过预告片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是笑劈叉了,笑死了,太逗了……这个效果主要是来源于优秀的剧本和扎实的表演。 这次《羞羞的铁拳》主要玩了两个梗:打假拳和男女换身。可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梗了。到底好笑在哪里呢?优秀的喜剧能够精准地把握人的心理特性,笑点的设置、情节发展、故事节奏,都不是随便安排的。我就想问除了开心麻花以外,其它的喜剧团队会“死板”地对剧本笑点做数据统计吗?会精心安排各个包袱的顺序和节奏吗?会特意找人测试段子的搞笑能力吗? 当然除了幕后的心血,幕前的表演也是功不可没,艾伦和马丽饰演的男女主角互换身体后,对彼此性别那种精准地诠释也是令人赞赏。在一部略显夸张的喜剧中,他们的表演既要抓住性别特点的细节,但为了制造“笑果”又得在框架内稍作夸大, 朴实自然不做作,让人觉得他们是真的互换了身体,而非拙劣的模仿,非常难得。而沈腾作为麻花团队的标杆性人物,一出场就能自带笑声召唤buff,看到沈腾的脸,就莫名觉得好笑,也是奇了怪了。 这个时代生活不易,能给人以快乐的东西太少了,但《羞羞的铁拳》给了我100分钟的快乐时光,我也愿意推荐给其他人,让这个“丧”文化遍地的世界能多开心100分钟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