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听大道理才过不好的嘛
不算代笔门事件,已经好几年没怎么关注韩寒了,也不了解文艺圈的风云变幻,更对心灵鸡汤还是补脑鸭羹之类的东东毫无概念和兴趣。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后会无期》,果然超出预期。别的不说,那些抖机灵抖到心坎里的台词,那些冷不丁叫你噗嗤出声的黑笑话,那些或软或硬的外表下自有一套能被触摸的人格的角色们,确实提供了商业片应有的享受。我也不懂文艺青年们长篇大论的感悟从何而来,于我而言,看这电影,不闷,挺乐呵,也有些微的触动,也有些不错的视觉效果,够了。 电影清晰地带着韩寒的作者风格,江湖险恶,世事无常,峰回路转,这些小说里历历在行间的命题,又不断在银幕上涌出,跟当时翻《19**》时的体验很像。只是有时用力过了头,苹果和青蛙那一段,让我想起卫斯理小说《玩具》毛骨悚然的真相。韩寒借事寄情喻理,一贯类似黄子华的栋笃笑,说到了关键点上,又不说透,用几句俏皮话就滑了过去,大伙儿笑一笑,自己回家琢磨去。但苹果和青蛙的绝处逢生,有点脱离了。 小伙伴说这电影结构松散,我倒是不觉得,公路片分好多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可能是宁浩的《无人区》,好莱坞的《冒牌家庭》那样,主角们一路与过客发生各类深度戏剧冲突,然后像滚雪球一样纠缠到底。但《后会无期》更像现实中的真实旅程,把地理空间换成时间,就好比租房,铁打的房东,流水的房客,走了一任迎来下一任,互相间井河不犯,乃是自然常态,哪来那么多命运纠缠,你追我逐呢。这样又何尝不好。 片中金句甚多,被誉为(讽刺为)格言体电影。但比起《斯达巴300勇士》那种每一句台词都可以裱在墙上,跟个破折号和名人名字,《后会无期》还得甘拜下风,毕竟不是传奇史诗,句句珠玑谁受得了。“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多棒,这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大道理就是常识,应当是从小耳濡目染、默记于心、实践于行的,哪需要时时刻刻拿来“听”,那只能说明这人连生存的常识都没学全,过得好才有鬼。 其实我挺替韩寒叫屈的,大家关注的焦点全集中在“金句”上了,似乎他只会指挥演员嘴皮子这一招。其实影片是部很合格的脱线喜剧,而韩寒作为一个新导演,用镜头来讲述笑料的本事算得上老道。陈柏霖一拉拉脱了窗帘子——两次,冯绍峰一脚踢到了不存在的挡风玻璃,钟汉良悠悠然把行李从车上搬下来,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gag,都是用默片手法就能演绎的。观众看电影,是需要通过镜头语言获得心理暗示,而不是什么都靠角色用嘴说出来,那跟读小说有什么分别。韩寒用画面来逗乐,比郭敬明《小时代3》通篇用嘴来吵架,高下立判。 唉,本不想提郭敬明的,还是未能免俗。索性多说几句,郭韩电影其实是两个创作方向,同台打擂不是互抢钞票,反而彰显了基情万丈。《小时代》是让一群成年人做少男少女的事,是让目标观众“向前看”的,《后会无期》是沧桑的男女们努力要从过去里自拔出来,是让目标观众“往回看”的;《小时代》是努力将角色置于远离现实生活(虽然做得不成功,还是很土)的梦幻,《后会无期》却在尽力营造“这就是生活真相”的错觉。作为一个活得很累的*0后,我更喜欢《后会无期》沧桑疲倦里的从容达观。虽然它也是博人一乐的娱乐品,不能推敲,虽然它的结尾也有刻意升华的仓促,但整体而言,它让我感觉离创作者更近些。(文/方聿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