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功夫片能打出多大天地?
看电影究竟要看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有作为明星粉丝的观众是为了看偶像,有约会看片的最终其实看什么都不重要的,当然也有要为了触动约会对象而特意选择某部电影观看的,有看特效和电影技巧的,有看动作的,有听音效的,还有种种的个人理由…… 《金刚王-死亡救赎》一片的导演罗永昌,其作为银河映像的干将,又兼杜琪峰多年的助手、搭档,其执导的影片中自然少不了银河系的暴力美学风格,硬朗的打斗和动作场面之余,罗永昌在影像上细节的处理上亦呈现出属于自己个人的细腻部分,看得出导演老到的功力和创造意识。在影片演员中挑大梁的释延能,作为少林武术的第32代传人,在历经《功夫》、《新少林寺》、《叶问》等影片的锤炼后,也逐渐展露出新一代动作巨星的迹象。 中国电影这一百余年来,能拿到世界范围来谈称得上有观众缘的,数来数去还就只有功夫片可以担起这重任了。自李小龙仪式,功夫片和其中蕴含的主题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途径之一种,到后来的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均凭借银幕上的拳脚功夫,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为华语电影和电影人走向世界开启了一种可能性,但这样的可能性和文化的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西方对于中国的误读。随着这些功成名就的武打巨星的逐渐老去,一度有些青黄不接的局面,随着近年来国产影片在数量上的飞速递增,整体质量下滑的影响,功夫电影一度成为很多投资人轻易不敢触碰的大块头的块烫手山芋。 《金刚王-死亡救赎》的出场,不得不佩服“画皮系列”的主创班底的勇气和魄力,但,他们祭出“第四代功夫电影”的大旗和重振功夫电影的夙愿能否实现?又能在激烈的商业市场博出多大的天地来?回到电影本质上来,作为工业社会出现的工业商业艺术品,电影在经过一个多世纪发展后,作为商业电影的视听享受及娱乐的功能属性依然是使观众获得满足的首要需求,在满足前者后,大多数的观众才会深入去思考影片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部分,再之后才是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讨论的发烧影迷们关于专业技术的思考和找出瑕疵等。 除了影片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让我有些疑虑主创过于保持意识形态正取之外,作为一部纯正的动作电影,观众可以通过影片的成色就可以鉴定出主创们的努力和用心程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