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起太空中的飓风营救
打着吕克•贝松的旗号挺进电影院的导演处女作《太空一号》,被观众善意地调侃为一只保险箱引发的血案。其中各种争议都有,无非是对剧情与演员的评价各持不同观点,无论观点好坏,有一件事情值得肯定,就是这部很有可能会被掩盖的影片在暑期档里确实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并且还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 影片一开始就上演了一段火爆的打斗、追逐戏,与之相对的是盖•皮尔斯被抓后遭受严刑拷问的情节。两段情节交错开展,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很容易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然而,在这段戏码的过程中,大概没有观众会把它当做是一部科幻电影的开端。显而易见,《太空一号》是披着科幻的马甲,讲着人文道德的故事,于此同时还兼顾了娱乐型观众的恶趣味的功能综合型影片。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把眼光过分专注在视觉效果的营造方面,反而将科幻元素融入到影片的剧情当中,让它看上去没再表现出电光冷雾的扑朔迷离和专业性造成的距离感,反而使“科幻”一词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亲切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 可是在细节上,此片又运用很多小元素来不断强调“科幻情节”的存在。例如,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屡次露头的具有视频效果的报刊,当然,它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的升级成了彩色版,还有超级酷的摩托,像极了飞碟的飞机。难得一些太空的镜头、太空监狱的画面也表现得并不是太抢眼。在今天,早已习惯了3D电影雄霸市场,各种恢弘震撼视觉的观众看来,《**一号》怎么都会觉得有些寒碜。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难道科幻片就一定是大场面、高特效、各种诡异的合成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月球》、《第九区》等一批低成本的科幻电影成功登陆市场,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同时,会让一些电影人思考,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捞金还是为了通过画面传达导演的思想。《太空一号》当然选择了做一个思考者,科幻对于它来说只是一个吸引观众看片的外衣。 在这部小成本的科幻电影中,导演试图通过一场阴谋来探讨关于人性的话题,而探讨的方式便是大量的暴力。这类似于以暴制暴,为不暴而暴的概念曾被广泛运用在许多动作片中,通过对暴力的残酷性的真实演绎,激发观众内心对于暴力的排斥性。但是由于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表现力不同,其表现也参差不齐。《太空一号》不能说是其中最好的影片,但是在表现力方面做得相对完整,也算是给观众交了合格的答卷。 不仅如此,影片为了给观众创造意外的惊喜,在阴谋的铺设上暗藏了一个相当大的伏笔。这一笔不敢说是神来之笔,却真正会让观众大感意外。作为对类型片感兴趣的观众而言,《太空一号》更像是动作片,只不过背景被换在了外太空,而打斗的双方力量悬殊,能造成各种意想不到的冲击力,这能让他们很受用。至于痴迷于科幻的虚拟世界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便太真实,真实得有些残酷。 剧情和视效的表现稍显保守,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品质,演员却还是相当给力。盖•皮尔斯很容易让人想起杰森•斯坦森,肌肉壮男,不是十分帅气的脸蛋,却有着熟男的持稳以及格斗男人的痞气。鲜明的性格下,他还表现出孤胆英雄的过人战斗力和睿智的头脑。 盖•皮尔斯并非为所有观众所熟悉,但是翻翻他的阅历会发现,这位打星的业绩可谓硕果累累,挑剔剧本的他出演的几乎每部影片都是有口皆碑的好作品。本次算然是与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合作拍摄这样一部反暴力的影片,但是却承继了吕克•贝松对人类劣根性的反思,尽管不会太深刻,却已给类型影片加入了足够的内涵,使它与其他同类影片相较,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