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院》惊感值得体验
袁杰执导、满囤儿编剧的《恐怖电影院》昨天迎来公映日,首天票房过了200万,成绩还算不错。考虑到周四开画,大盘还不振作,比较应景的万圣节就在本周末等几个因素,最终应该能攀上1*00至2000万的高点,在小成本同类型中还算理想,毕竟,没有一线明星,没有华丽包装,全靠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在《忍者神龟》《移动迷宫》《一个人的武林》的夹缝中能混口汤喝,可以了。 老话说的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没有明星怎么办?就像铁人王进喜给留下的宝贵经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影片很聪明的因势利导,发挥大银幕纵深时空不受限制的特点,运用戏中戏的手法,自己造出了明星,从惊悚片明星夏梦在片场离奇死亡展开,结合片中女导演的影院恐惧症,讲述了一个惊悚离奇的故事。 戏中戏,本是很常见的电影手法,电影院也是常见的场景,就不提《天堂电影院》《不散》这些经典了,就在这几年,我们就无数次坐在影院里看大银幕上的人物坐在影院里看电影了,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时空关联。去看《恐怖电影院》的观众与电影中的观众在相近情景下看惊悚片,本身是氛围的虚实合一,而现实中的创作者如果去看这部电影,和电影中剧组一起去看自己的作品,等于看创作中的创作,像《后会无期》里写剧本的江河;像《深夜前的五分钟》若玫看着《小城之春》演着《神女2014》;也像《孩子王》里反复讲述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循环反复,因果难辨。 戏中有戏,故事里面有故事,是一个非常迷人的镜像,但《恐怖电影院》禀持着简单就好,赚钱至上的类型片生存法则,影片拉足了悬念,每一个情节和伏笔都有不可预知的多变性,看似遍地线索,条条通罗马,又都不是罗马,观众只能在无尽的惊悚和人性的猜疑、恐惧中等待真相的降临。 就电影的可看度来说,《恐怖电影院》是一定比不上《一个人的武林》的,知名度也没那么高,票房也比不过,但这并不表示它是输家,在电影商业化、规模化的进程方面,在满足观众的需求方面,它可能比后者更专业,更符合市场的规律。就此类不追求青史留名的之作来说,无论大小,无论长短,准确、适用、性价比是检验产品的三大标准,就像锤子个头虽然大,再怎么也不能当钳子使的,钳子又不能当锥子使,同理,观众看再多的大片,也还是替代不了《恐怖电影院》。 万圣节是一个西方传统的节日,在中国很多大城市里也都有万圣节的气氛,《恐怖电影院》瞄着这个档期量身订制,而且同档没有同类型的对手,也一定程度的体现了幕后团队的操作方式,电影应该能借着档期的便利再上一个台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