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文艺脑补佳品
文/满囤儿 电影和小说有形式上造成的本质区别。长片小说可以尽情书写,而电影再长也得有个时长框架。因此,适当的省略和暗示,反倒成为了一部电影的看点。更是有很多脑筋比较活跃的影迷们,对脑补省略部分乐此不疲。《白鹿原》就是近期的脑补佳品。因为这是近几年来华语电影中,最接近于传统电影规范的创作,在文学层面上和艺术层面上,都留给了观众很多脑补的空间。热爱文艺的观众们,你们终于不用羡慕那些理科男们脑补《盗梦空间》的兴奋劲儿了。《白鹿原》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个空间,供你们脑补大量细节的时候,感到很High。 估计很多人会说,《白鹿原》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脑补空间,肯定是因为在内地上映的时候被多删减了二十多分钟。其实完全不在于此。《白鹿原》在拍摄时所运用的留白、省略和暗示等技法都做得极其到位,才是引发观众自觉脑补的主因。影片以白鹿原上的白家和鹿家老少两代人的生活、恩怨、情感,描绘了一副很大很大的画卷。甚至大到把电影这种影音形式的技术短板都给暴露出来了。于是,王全安必须用留白、省略、暗示等经典的电影语言来处理。这些手法可是电影诞生之初就被实践出来的呀。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黑娃这个角色的心智成长。影片中有一半时间的视点都落在这个角色身上。他的心智成长,又恰恰是伴随着历史事件来发展的。他的成熟,也是与其他角色的相互影响催生的。比如他身边出现了田小娥,于是原始性欲的一面被勾出来了。再后来他身边出现了鹿兆鹏,于是愤怒和怨恨的一面被释放出来了。而为什么黑娃会有如此的愤怒与怨恨,以至于他可以完全变了一个人似得,则是一个需要脑补的环节。文学派观众可以从原著的阅读中补上,艺术派观众可以从本片意象化的诸多镜头中补上,其它派系的观众也可以从人之常情的生活阅历中补上。 近几年内地电影商业化进程过快,片子都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电影,其中有很多更是变成了纯粹的娱乐品。这类娱乐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动脑,其省略不是为了让观众动脑,而是因为有些东西他们自己自感解释不清或者是拍摄成本不够低。《白鹿原》遵循的则是最最传统的电影拍摄路子,场景还原、角色还原、台词还原、情感还原,把一切信息都还原为片子中最真实的景象。演员们都褪去了明星的光环,镜头也充满了意象化的美感。这种电影即便没有视觉炫技,即便因为删减而未能100%呈现剧本上的每一个字,也足以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观众的投入,激发观众自行脑补一切省略和删减。脑补一直都是热爱文学、文艺的人们蛮Happy的事儿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