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人类对怪物的怕与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传统古话,做一种精神信仰激励着俗世中人,因为真在山脚水边居住的人,对于山水的感情就不仅限于“乐”这种简单情感了,而是复杂的多。因为山之大水之阔,衬托的个人极为渺小,所以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对于山水的感情往往介于依赖与敬畏之间。像山神与水伯的存在,就是即让人尊崇又让人敬畏的图腾,既心有膜拜之情又丝毫不敢得罪,甚至还要防范图腾带来的负面性。《河伯娶亲》讲诉的故事,就有人类对图腾既敬又怕的双重性,而西门豹则代表了对河伯的规治。 最新一版的《哥斯拉》上映,原本以为依然是人类PK怪兽的路数,以为哥斯拉就是与人类对决的终极怪兽。看完了才发现这货原来是人类的同盟,成双成对的会飞魔托才是片中的坏家伙。魔托的存在,以及繁衍生殖才是人类最大的祸害,而哥斯拉则是地球生态平衡的终极控制者。这一设置,立马使哥斯拉变成了上帝一样的角色,但本身它又是一只大怪物,让人类对它充满了恐惧。作为生活在水中的大怪物,哥斯拉就如上面所述的河伯。 最早版19*4年首次出现在荧幕上的那个哥斯拉,其背景在于广岛原子弹的爆炸。高科技武器产出的巨大破坏性对东西方的人类都带来了极大的惊恐,核爆炸以及随后的核辐射给日本人带来了长久的创伤。哥斯拉的最初的出现,就来源于这一背景,将怪物写成是一只受到核辐射的蜥蜴,导致了基因变异,然后开始产生对人类的报复。甚至,最初的哥斯拉的皮肤,部分就来源于广岛核辐射受害者的皮肤的纹路。哥斯拉的出现,就此带有鲜明的对于新式科技的恐惧感,表明人类害怕科技发展到难以控制,并走向反人类的境地。 因为哥斯拉发展到了现在,已经60年过去,当初的设定与形象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这部最新版的《哥斯拉》,导演自己的陈述是向最初版致敬,借鉴了当初的很多设定。所以,一切从源头上说起,还是能够说得通。这部电影将哥斯拉的出现同样设定在了19*4年,只是说当时的人类并没有真正消灭掉它,而是使它沉入太平洋地,陷入睡眠状态。而发生在2011年的福岛核泄漏在电影中则被设定为了是可飞行的怪物魔托的惊醒,这种怪物以吸食核辐射为能量来源,人类原打算让未苏醒的魔托来清除核垃圾,但显然怪物不是人类可以轻易驾驭的。可飞行的那一只雄性魔托不仅轻易就摆脱了人类的束缚,而且飞往了美国去会面另外一只苏醒过来的雌性魔托。而两者的结合,产后繁殖大量的新后代,就真的会成为灾难了。因为人类对付一只都极其困难,何况那么多。 好在,在雄性魔托在持续发出召唤时,不仅唤醒了它的雌性同伴,同时也唤醒了哥斯拉。愤怒的哥斯拉以魔托为猎食对象,同样从日本海出发,一路跟到美国,然后与雌雄两次魔托发生群殴。在这一战争中,人类其实只是打酱油的角色。要说作用,就是表现了人类对于哥斯拉以及魔托的恐惧上,然后又在哥斯拉灭掉魔托之后,对这一怪物充满了好感,将其当成天神一样的存在,并目送其重新回到大洋中沉睡。 对于这部电影,其实谈不上太好或太坏,中规中矩,没有太多颠覆,也没有过多的创新,只是近30部哥斯拉作品中的又多了一员罢了。或许是电影不足够好,或许是看世界杯的影响,在电影院里怪兽的轰鸣中,我打了好几个盹。真是罪过、罪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