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
一口气看过了小森林 夏秋篇和冬春篇。大呼过瘾的同时真的是意犹未尽,这是一部完全抹去了互联网痕迹的系列电影。没有网络也没有商业更没有快消文化带来的撕逼。 其实并不能说它是一部文艺片,它只是以最质朴的景色,最天然的美食传递出一种令人向往的脚踏实地、敬天爱人的生活态度,多一些耐心,多一点细心,方能守住寂寞,也才能知道孤独是人生常态。桥本爱也真的是那种干干净净的美,四季的片尾曲也好棒,其实带来这些感动的更多的源于自己一人食的生活。 下过雨后的北京,湿气浓郁的街道又迎来了往日的熙熙攘攘,护城河在微风轻拂下泛起涟漪,金色夕阳眷恋起大地的怀抱,在每个匆忙的脚步间撒着欢儿,迟迟不愿归去。拥挤的地铁将充满倦意的人儿传送到这城市的各个角落。霓虹闪烁,白昼逝去。回到栖身的小窝,养足精神,填饱肚子,明天又将伴着车水马龙,与这个城市一同奔跑。日复一日。 生于立夏时节,自然最享受它独有的惬意、舒服。不论之前身处大学时代的滨海小城,抑或是暂居后大学时代的故土家乡,还是现如今独自生活在北京,不变的习惯总是傍晚时分、一个人朝着落日大道走走,脚步尽量放缓一些,耳机里一定要响起最爱的民谣。那一刻,身心重归难得的宁静。 这一路上,抬头便是东三环繁华似锦的高楼大厦,渺小孤独的我与众生擦肩而过,而路人们总是神情百态,或嬉笑或木然,或轻松或倦怠,我总会在脑海里以他们为原型,编撰各种各样的故事赋予他们,以此来滋润那颗未死的撰稿之心。可总是在故事高潮之时,不得不回到现实,因为肚子比脑子更忠诚于自己。饥饿感,提醒我,到时间了,该回窝觅食了。 朋友们对我每天一个人按时做饭给自己吃的规律性总是流露出惊讶。的确,一个人居住、一个人做饭,确实是个技术活。炒多少菜量恰好吃完,焖多少米饭不会剩下,这些问题在我开始一个人生活后,很快都得到了解决。喜欢每天回家自己做饭吃,倒不是为了省钱,因为外面的饭菜吃久了身体会出现问题,一个人更要格外照顾自己的身体,其实有时候算算食材的成本比一顿外卖还要贵。 平日里喜欢炒快手菜,最近常吃洋葱炒肉、香煎杏鲍菇、海米西葫芦、花菜肉片,有时候是西兰花,还有油焖竹笋,番茄炒蛋。不过钟爱的还是土豆。不论是丝还是片,干煸还是醋溜,再或者来根青椒、茄子,汇一盘地三鲜。吃了二十多年土豆,从来没有讨厌过它,百吃不厌,就像时尚圈里的经典不可复制一般。四十分钟,就连第二天带去公司的午饭也解决了,刷锅洗碗,再点一根钟爱的黑兰州,那种饱腹满足感所弥漫的小小幸福,无可比拟。 每到周末,定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去固定的超市,选购那些泛着幽幽生活气息的蔬菜,鱼虾,牛奶。再回去捣鼓一番。一个人做饭的感觉很妙,系好围裙,将每一样新鲜的食材码好在操作台,拿出锅碗瓢盆菜刀砧板,顺便还得戴好耳机,循环一曲加德尔的一步之遥,厨房此时便是我一个人的舞台。用最佳的菜肴作品回馈自己。 先将活鱼剖腹刮鳞,去除内脏,剪断附鳍,摆放在盘中,倒些料酒,再涂遍食盐,塞满切好的葱段、姜丝,半个时辰的静置后,鱼肉将尽情在蒸锅内享受着调味的扩散;鸡翅洗净,正反面分别划三刀,放入滚烫的开水,加入料酒、花椒,焯去禽类固有的腥味,挑选上好的花菇,掰去菌柄,切成小丁,以待备用;热锅冷油,待油热后加冰糖化开,倒入焯好的鸡翅,快速翻炒,与糖稀的热吻相拥,化作微微焦黄,令人怦然心动,加入米椒碎末、葱花、蒜片,片刻之后,再邀花菇入场,生抽,鸡粉,食盐也在香气间微微跳动,在舞曲高潮处,倾洒一罐麦芽啤酒入锅,旺火收汁。于曲终时,倒一杯波尔图红酒。辞别灶具,谢幕烹饪。一个人的晚餐,尽情享用。 一个人居住在一个静悄悄的房间,就像每时每刻和自己歌舞升平。自由、轻松、随意,却也在无人问津的夜晚弥漫了一屋子的孤独和寂寞。时常在想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食物和爱情一样,唯有真心与用心烹制,才有齿间留香的余味。 最后想起写给TONY的下厨房里曾有这样一段适合作为结尾的话:全天下的好女子和好男子,都应该在炊烟和炒锅前熨过,知道生活是一件严肃且慵懒的事情,你的食物,养育着你的心肝脾肺,它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