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了非遗传承中的精神传承
讲述非遗传承故事的电影有很多,其中涉及到的层面各不相同,有的重点描述技艺传承中的辛苦与辛酸,有的挖掘出非遗传承对乡村振兴的经济贡献,有的全景展现非遗传承的艺术魅力,有的讲述非遗传承人的亲情、友情、爱情。9月2*日全国上映的《幸福小马灯》则把影片主题放在了探讨非遗传承中的精神传承上,让人们对非遗传承有了新的认识。 《幸福小马灯》由安徽钰洪影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流金岁月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山东好汉影业有限公司承制,大昌担任制片人、总导演,凌雨导演,郭明辉编剧,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陈友旺、万思维领衔主演,李天余、訾富尔、黎娟等人主演,被列入安徽省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安徽省委宣传部“纪录小康工程”重点项目。 影片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取景拍摄,以皖南秀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埠小马灯为主线,讲述了民间艺人老桂(陈友旺 饰)顶着各方压力,克服各种困难,铁了心要让沉睡多年的小马灯再次跑起来的曲折故事。 虽然老桂和其它非遗传承题材电影的主人公一样,面对着缺钱、缺人、不被人理解和支持的困境,但《幸福小马灯》并不局限于这些物质层面的困境。片中老桂之所以不惜与家人闹翻也要重启小马灯,并不只是觉得小马灯作为一项技艺失传了很可惜,而是小马灯里蕴含着的“忠义仁勇”精神内核,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脉相承,是现代教育的刚需。 跑小马灯的24个小孩儿,年纪均在*-12岁之间。目前国内该年龄段的孩子,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大都被长辈们宠爱着,甚至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的文娱活动更是被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所侵占,不仅身体素质缺乏锻炼,心理素质也较为脆弱。 看看跟着老桂学习小马灯的孩子们,演出中顶着太阳,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停地奔跑,还要变换不同的阵型,对体力、记忆力、意志力、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等都是一次非常有效的锻炼。相信看到他们演出的儿童观众,也会受到感染。少年强则国强,小马灯对少年一代的身心锤炼,才是祖宗对该技艺的期许啊。 正是提炼出了非遗传承中的精神传承,让本片的主题深度中有了现实主义的色彩。老桂决定复活小马灯后,第一个找到的帮手是黄小辫(万思维 饰)。这是一位染着黄毛,扎着小辫的青年,一幅混吃混喝、不求上进的样子。 随着两人尝试解决缺钱、缺人等现实问题,黄小辫从老桂那里渐渐领悟到了小马灯的精神内核。当他真正理解了“忠义仁勇”后,他染回黑发,剪掉小辫,变回了一个精神小伙。观众会发现,当黄小辫在精神上焕然一新,横亘在小马灯前的诸多阻碍也就随着迎刃而解。不情愿的黄小辫是解决不了真正的难题的,只有精神上坚定不移的黄小辫,才是老桂的最佳帮手。 小马灯是以《三国演义》和《岳飞传》为历史背景的民间舞蹈艺术,表演的是古代战争中的“长蛇阵”“乌鸦翻飞阵”“太字阵”“琵琶阵”“梅花阵”“六角阵”“金锁阵”“双龙出水阵”“虎尾阵”等阵法。据说这些阵法表演现在传下来的有60多种,片中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除了阵法,在表演中摆字是另一大亮点。比如片中摆出的“天下太平”,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当年小马灯兴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强身健体,传承“民魂”。这份“民魂”至今已近七百年。老桂让娃儿们传承小马灯,不仅仅是为了学一项技艺,做一场演出,赚取关注、流量、金钱,而是让他们和看他们表演的人,在心中巩固中华民族的“忠义仁勇”。 和《长安三万里》引发儿童观众背诵唐诗热潮异曲同工,通过观看《幸福小马灯》,儿童观众同样能直观地被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所感染,由内而外地培养出“忠义仁勇”的精气神,从而完成一次难得的身心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