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般的通透:有志者坚守真理与信仰的热血这样诞生
电影《望道》以陈望道为核心,多线交织叙事,讲述了一代热血青年的故事。从电影呈现的手法上看,它更像是更像一部青春励志、热血江湖的爽片。 电影的故事编排非常有特色,从刘烨饰演的男主角陈望道的视角入手,以事件进行串联,呈现,那个年代群像式的故事,跨越60年的全景式演绎。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角色刻画,将角色的心态、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终生的情怀进行了联系,让青春热血的气息以更为丰富的维度、更有层次的视角传递出来,不失为同类电影一个非常好的启迪。 说起来简单,但这样的电影,执行起来非常难,尤其是如何去呈现让青年热血显得的有新鲜感、有共鸣感、有青春感。说白了,导演能力是重中之重,做好本职工作后需要思考更多的东西,所以小编认为,《望道》的导演,曾拍摄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人茉莉花开》等名作的金鸡奖著名导演侯咏功不可没。 首先电影的年代氛围和服化道非常棒,这是华语电影技术手段的进步的呈现,摄影师出身的侯咏在电影画面的调度彰显功力,冷暖色调交替的滤镜,明暗对比度强烈的场景和画面,让电影的视觉效果出众,很是养眼。有了技术保障之后,《望道》尝试往“小”拍,重点是人与人最质朴的情感,也是更具有共情的一面。 男主角陈望道当然不是“小人物”,但电影采取平视的角度,则是对历史人物的“凡人化”塑造,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再对角色的生平,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立体剖析,让该角色鲜活起来。 首先事件化的处理,电影对风云变幻中青年命运的展现,不单单展示事件过程,而是多方衬托。即纵向按时间顺序写青年个人的成长,而横向比较期间的展开与不同角色的关系。在此之上的角色刻画,就相当深入人心了。 比如电影对陈独秀的塑造非常成功,委托约稿翻译那场戏,让雷厉风行的陈独秀就像一个侠义人士,演员胡军身上的英雄气息让该角色更像一个大侠了,那句“只有自己屈服于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是相当豪迈。 而后续四川江津陈独秀为孩童启蒙的戏份同样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是为数不多展现陈独秀老年的一面的作品。陈独秀一生奔走在为信仰发声的路上,没有因为波折就屈服于失败。看到这样的他敬佩又心疼,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大银幕上关注到这群新青年老去的生活。 电影中陈望道与妻子蔡慕晖(文咏珊)的情感刻画也值得一书。武术告白、剪发婚礼的情节点缀,对两人爱情火花的迸发进行了些许笔墨呈现,当二人关系升温之际,电影并没有继续展示他们的甜腻,反而画锋一转,巧妙的过渡到了事业之上,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命运,将个人情感转移到了共性情怀之上,无疑为电影一大妙招。 此外工人杨阿龙和杨逢林的这条支线的故事也非常赚人眼泪,他俩的高光时刻,能听到影院中传来观众隐隐约约的啜泣声。 所谓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在此期间,主角陈望道是所有事件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以他为核心的年代背景叙事,在如此众多鲜明角色的共同交织下,第一次把那代新青年的生平了解得如此彻底、他与施存统(王锵)的师生情的展示主角的担当、与妻子的爱情见证了什么是“灵魂伴侣”、用戴季陶的转变反衬了陈望道的坚守,而他与学生们创办新闻馆见证了信仰的代代传承。 可见,电影对那个年代新青年的呈现,是写实与写意双重刻画,让角色异常鲜明,也让该剧显得朝气十足,且非常接地气。 这得益于导演侯咏在同类题材长时间的磨砺,只有真正从人物出发才能激起关注,作为背景的现实自然而然便留在了观众心里,《望道》正是如此,在有了沉浸感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角色关系牵引之后,人物命运才更加显得深入人心。 电影《望道》从外观到内涵的全方位还原和重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影片就是那群青年本身穿越百年岁月投射在2023年的大银幕上,它的目的在把这段历史聚焦在个体角色之上,通过人物情感来强化认知。 总而言之,电影《望道》采用生动的细节,和严谨逻辑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充满了烟火气息与生活味道,有着强烈青春气息和侠义精神,并点缀了爱情元素的作品,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电影——让当代年轻人更好的与百年前的新青年共鸣,从百年前新青年的望道之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