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五朵金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18部献礼片的压轴制作,在全国隆重放映,引起巨大轰动。
- 《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
-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十分重视,对送上来的作品亲自过目,但他对当时电影界存在的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电影的美感和轻松愉快状况深为不满。他对文化部部长夏衍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夏衍说:“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可以推荐一个人来写。”夏衍要推荐的那个人就是当时被下放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当农民的编剧季康。
- 季康夫妇不到一周,就写出了电影的提纲。
- 季康花了两天两夜完成了剧本《七朵金花》的初稿,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连在农村改造时沾满了泥的鞋都顾不上脱,倒头便睡着了。
- 选定导演王家乙后,为慎重起见,王家乙又和作者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五人来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王家乙却怎么也找不到拍电影的感觉。作为一名作曲家,雷振邦听过不少少数民族的山歌,也创作过不少这方面的的歌曲。他问季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电影中山歌的形式由此而来。
- 演员陆续确定,而戏中重要人物女社长金花这个角色却是费了好多力气也没着落。王家乙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云南省歌舞团,看了所有在场的姑娘后,却没有一个中意的。正当他往外走时,一个正站在排练厅的窗台上擦玻璃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他们经过时,有人和这位姑娘打了个招呼,姑娘应声抬头,一张纯真、质朴的微笑着的面孔映入王家乙的眼帘,王家乙立即确定“就是她了”。
- 为了拍好这部影片,杨丽坤随摄制组一起来到大理上关村体验生活,与大理白族群众劳动生活在一起,反复揣摩剧本中的金花这一角色。
- 王家乙是以严谨认真而闻名的。他对影片拍摄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单是阿鹏骑着马从土路的拐弯处出现的镜头就拍了两天。
- 经过全剧组人员连续作战,《五朵金花》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封镜了。
- 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五朵金花》被评为10大影片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