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俄国电影之父,世界电影的先躯——谢尔盖·爱森斯坦(Сергей Эйзенштейн)拍摄的关于墨西哥的历史与文化全面研究的记录片。   
  • 这部1934年拍摄的纪录电影,却直到爱森斯坦死后40多年(1979年)才由他的助手完成。   
  •  《墨西哥万岁》,是一部未完成的伟大纪念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某些已经被歪曲的或拼凑起来的片断。但即使从这些残余的片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部影片应该是爱森斯坦在美学上登峰造极的一部作品。动人心弦的人物脸谱和基赛的完美的摄影技巧,具有电影上很少见到的一种抒情情调。片中对造型的注意似乎超过了《战舰波将金号》中的那种“纪录主义”。显然这部被割裂的杰作曾广泛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庄严而古老的纪念碑以及民间的风俗和服装,在这部影片里占着相当大的位置。但只靠我们所看到的一些画面,还很难对整个影片作出正确的评语。   
  • 1928 年,爱森斯坦离开苏联,先去法国会朋友亚历山大洛夫和基赛,随后三人一起到好莱坞闯世界,受到冷遇,于是离开美国,由小说家欧普顿·辛克莱资助去墨西哥拍电影。他拍了近三万米的胶片,寄给好莱坞。面对一大堆庞杂的胶片,资助者感到无法处理,叫爱森斯坦回美国将胶片剪辑出一部影片,可是美国警察禁止爱森斯坦入境。1932年,他回到苏联。他在墨西哥拍的那些胶片被别人剪辑成《墨西哥风暴》等影片,余下的就堆进仓库了。在爱森斯坦生前,这些胶片都没送到莫斯科。直到1979年,经多方努力,将剩下的六万米底片集中到莫斯科。爱森斯坦早已去世了,他过去的助手,也是当时的名导演亚历山大洛夫剪辑成完整的影片《墨西哥万岁》,上映后,大家惊呼这是爱森斯坦在美学上登峰造极的一部作品,并于1979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金质奖。
  • 爱森斯坦想拍一部以墨西哥为背景的影片,卓别林建议他找作家辛克莱。在后者帮助下他们抵达墨西哥,准备拍摄史诗性的影片——《墨西哥万岁》。可是因拍摄时间过长,辛克莱无法再筹款支持。他们只好结束拍摄,回纽约进行剪辑。辛克莱同他商定:他俩先回国,随后即将底片送往莫斯科。但后来辛克莱违背诺言,将底片卖给了某电影公司以弥补自己的经济损失。爱森斯坦被这种行为所激怒,竭力想把底片弄回祖国,但直到逝世也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