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期间,汪文宣与大学同学曾树生在杭州同居,育有一子。上海失守后,文宣一家逃难至重庆。汪母思想守旧又固执,见两人已草草结婚,对树生非常不满。树生是新女性,有工作,有理想,不肯逆来顺受,她曾因与文宣母亲不和离去,只因深爱文宣,遂去而复回。1944年冬天,天气寒冷,人民生活愈来愈困难。文宣被战争摧毁了斗志和理想,他任职出版社,薪薄位微,更罹患肺病,被出版社辞退。树生到银行工作养家,为生活暗中落泪。文宣母亲不谅,婆媳间水火不容。银行主任要求树生随银行撤退,树生为领安家费调职兰州,从此夫妻分离。树生走后,文宣更加抑郁,病情更加沉重。抗战胜利后,文宣病逝,树生哀恸不已,而婆媳二人终在文宣坟前和解。该片是1955年十大粤语名片之一。剧作是陈云执笔初稿,被认为是巴金作品中改编最成功的一次。时代背景、人物描写和细节铺陈都很细腻,吴楚帆、白燕两位主演的表演技艺高超,炉火纯青,使整个情境浑然统一。巴金看过该片,认为比他的小说还要好,但不喜欢被改动的结尾。影片的主题还不仅仅是战争对家庭伦理的伤残,战争对理想的毁灭,实际上它对人性有着比较悲观的把握。吴楚帆:“在目前国际紧张局势的状态底下,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是一切善良的人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我希望通过电影,在写出战争之可怕的同时,把人类这种愿望传达给广大观众。”(《新晚报》,1955年3月26日)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