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gas10分1723或许是看习惯彩色电影麻木了,再看黑白色调的影片竟然眼前一亮!尤其喜欢片中的配乐和插曲,惊讶于导演在展现家暴时,竟然使用了如此轻松欢快的乐曲、诙谐幽默的舞蹈和柔情温馨的歌词。 虽然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的一地鸡毛,但我的内心却是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乃至波澜壮阔!片中妈妈和青梅竹马一起吃巧克力,旋转的镜头配上美妙的音乐,第一次让人泪目。还有片中妈妈和闺蜜一起喝咖啡、一起吸烟、一起聊天,这种相互支持、互相理解的女性友谊着实令人感动!片尾妈妈把为女儿准备买婚纱的私房钱让女儿去交学费,以及投票站母女俩人的对视,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女性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就像电影里那句“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其实女性要的,无外乎就是可以和男性一样,作为一个同样的人来看待! 每年的今天,我都会想起丁玲女士写的《三•八节有感》,文中她说“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第二、使自己愉快;第三、用脑子,最好养好成一种习惯;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我觉得这四点,现如今依旧适用。 明天会怎样不能确定,但好在还有明天。 片中女主脚下的长鼻子丁字鞋和手上的网织手提袋,让我一下子回到小时候。03-0830回复
天天吃饱10分291难得这电影有个男生,坐在我隔壁两个位置,开头看了一会一直玩手机,我很烦因为手机屏幕闪到我了。后面坐到了前一排女朋友的隔壁,似乎是看到女朋友在哭经过座位还在看着她笑,全程也是好多次在丈夫故意伤害妻子的时候转过去看她,仿佛想看她什么反应,但是她压根就不看他。男人总是这样,没有耐心不会共情。压榨另一个性别得到利益的男性,怎么还能期待他们会真正替女性着想呢? 很多个场景我都仿佛看到了我家庭的缩影,为什么女人要低男人一等?凭什么?男人无需费力就拥有的权利而女性要花巨大的时间精力去争取,而利益既得者的男人总是在汪叫拳师。 希望所有女性都强大起来,婚前的花言巧语不代表婚后依旧,不要渴望有人来爱你,自己爱自己才是永恒的事,男人的爱比汪粪还不值钱。03-2431回复
lkl4590815009分53观后感 第一,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之大:两个童年的儿子们满嘴脏话连篇,不讲礼貌,没有教养,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完美复制了破口大骂的爷爷和打骂妈妈的暴力父亲;大女儿找的男友有暴力倾向,控制欲极强的味道像极了自己家暴妈妈的父亲和家暴奶奶的爷爷,多么可怕的家族关系模式传承…..2,父母和孩子不对等的爱,女主妈妈能够长期忍受家暴男丈夫的毒打,在妈妈心里,是为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自我牺牲,自我献祭,拯救者情节的自我感动,但女儿从小到大看到如此卑微,讨好,没有自我和不懂反抗的妈妈,反而更加鄙视愤怒,这让我明白,做妈妈是要活成一束光,首先要学会爱自己,你的孩子才会爱你,你的孩子是因为看到妈妈活得活色生香,精彩绝伦,孩子才会活出自我,自由自在的快乐的样子,3装病全勤需要照顾的老太公,死去的那天,正是女主为女权的争取投票的日子,这意味着,男霸权时代从此刻也即将被改写,不复存在,他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男女时代即将到来 03-311回复
Universe10分38我收到选票比收到情书还激动,我像情书一样攥紧选票,我穿上新裙涂上口红,我蓄谋已久昂首奔跑,但这次我不为爱情而奔跑,我为了自由为了权益奔赴明天。因为我知道情书曾让我身陷泥沼,只有选票争取来的权益才牢靠。还有明天,太好看了!!希望我们永远为“明天”流血呐喊03-080回复
怎么排片很少9个讨论资本电影市场,就是经常这样操作这样搞的。哪部电影卖座票房收益可观,就给多排排哪部电影!不卖座的影片,不是给排“清晨场”,就是给排在“幽灵场”(幽灵:每天营业时间的最后一两场,或凌晨场次放映!),习惯就好。
汤姆朱10分《还有明天》:在破碎时代寻找女性曙光1946年的罗马街头,战火硝烟虽已散去,但满目疮痍的不仅是砖瓦废墟,更是被父权碾碎的女性尊严。意大利导演宝拉·柯特莱西用119分钟的胶片,在《还有明天》中编织出一幅令人窒息的战后女性生存图鉴。这部斩获9.6分的现象级作品,以底层主妇迪莉娅的日常为棱镜,折射出整个时代对女性的系统性压迫。 一、铁屋中的困兽之斗 影片以极具压迫感的特写开场:迪莉娅布满裂痕的手指在搓衣板上机械往复,水珠溅落的声响与隔壁房间丈夫伊万诺的鼾声形成刺耳的二重奏。导演运用大量俯拍镜头与封闭式构图,将迪莉娅的活动空间压缩在灶台、洗衣房与卧房的三角地带。当镜头第一次跟随她穿过晾晒着丈夫军装的狭窄回廊时,飘扬的布料犹如囚笼的栅栏,隐喻着军国主义与父权的双重枷锁。 瓦莱里奥·马尼亚诺饰演的暴虐丈夫,每个毛孔都渗透着战后男性的焦虑与扭曲。他将在战场上失去的掌控欲加倍施加于妻子,从面包的切割厚度到床笫间的暴力,构筑起令人窒息的统治体系。而罗马纳·马乔雷饰演的迪莉娅,用颤抖的睫毛与紧抿的嘴角,演绎出沉默中的惊雷——当她偷偷收藏起女儿被撕毁的课本碎片时,特写镜头里粘补裂痕的面糊,恰似缝合时代创伤的隐喻。 二、暗夜里的星火微光 影片中段出现的女性互助会场景,堪称年度最震撼的镜头语言。导演采用360度环绕长镜头,让观众置身于烟雾缭绕的地下室:女工们传递着皱巴巴的传单,瘸腿的老妇演示着防身术,怀孕的少女朗诵着西蒙娜·波伏瓦的手抄稿。当迪莉娅颤抖着说出“我的名字是迪莉娅·罗西,不是伊万诺太太”时,特写镜头里滴落在传单上的泪渍,在油灯下折射出钻石般的锋芒。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声音设计:贯穿全片的滴水声在此刻化作计时器的滴答,与逐渐增强的心跳声形成复调,预示着觉醒时刻的来临。当互助会成员们手挽手高唱反法西斯民歌《Bella Ciao》时,镜头突然切回迪莉娅家的餐桌——她平静地将丈夫的餐盘推落在地,慢镜头中碎裂的瓷片在阳光中飞舞,宛如冲破乌云的天光。 三、照进现实的镜像寓言 这部定档国际妇女节的作品,恰似一柄刺向当代性别议题的棱镜。当迪莉娅在法庭上面对“家庭内部事务”的搪塞时,与21世纪的家暴庭审场景产生时空叠影;当她女儿偷偷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情节,又与当今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形成互文。导演刻意采用4:3画幅与褪色胶片质感,却让历史伤痕与现代隐痛产生惊人共振。 在流量至上的影视生态中,《还有明天》的出现犹如清流。其在中国大陆上映前引发的51981人“想看”热潮,恰印证了观众对严肃女性叙事的渴求。这部没有华丽视效与甜宠滤镜的作品,用最粗粝真实的笔触告诉我们:真正的女性觉醒,从来不是云端上的口号,而是洗衣板上磨出的血泡,是面糊粘合的破碎书页,是千万个迪莉娅在漫漫长夜里守护的星火。 当片尾字幕随着1946年真实历史影像滚动升起时,我方才惊觉——那些颤抖着走向投票站的意大利女性,何尝不是银幕外的我们?这部叩击灵魂的杰作,不仅是对过去的凝视,更是对当下的诘问:在女性看似拥有更多选择的今天,我们是否仍在无形中重复着迪莉娅的困境?而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观众湿润的眼眶与灼热的心跳之中。2天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