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Witold Marian Gombrowicz, 1904.8.4~1969.7.24),波兰小说家、剧作家。国际文学奖(Prix Formentor,1967)获得者。生于俄罗斯帝国波兰王国拉多姆省的马沃西采村的家族庄园。他的家族曾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和考纳斯之间的一个庄园生活了400年,但在其祖父被指控参加1863年一月起义后流离失所。他后来将他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描述为终生“介于两者之间”(entre)的早期实例。 1911年居家迁居华沙。1922年中学毕业后入读华沙大学学习法学,1927 年获硕士学位,随后赴巴黎就读于高等国际研究学院一年。1939年横渡大西洋到阿根廷后,适逢二战爆发,滞留南美达24年之久。1963年获得福特基金会全年奖金在柏林逗留,由于健康恶化无法返回阿根廷,1964年在法国在巴黎附近居留期间遇到来自蒙特利尔的加拿大人丽塔·拉布罗斯(Rita Labrosse),1964年二人迁居法国南部的旺斯并聘请其担任秘书。1968年二人结婚,次年贡布罗维奇病逝世于旺斯。贡布罗维奇著有短篇小说集《青春期回忆录》[Pamiętnika z okresu dojrzewania,1933。再版时补充了5篇小说定名为《巴卡卡伊大街》(Bakakaj,1957)];剧作《伊沃娜,勃艮第公主》(Iwona, księżniczka Burgunda,1935)、《婚礼》(Ślub,1953。初版与《横渡大西洋》同卷)、《轻歌剧》(Operetka,1966);长篇小说《费尔迪杜凯》(Ferdydurke,1937)、《着魔》(Opętani,1939)、《横渡大西洋》(Trans-Atlantyk,1953)、《色》(Pornografia,1960)、《宇宙》(Kosmos,1965)。他在1920年代他开始写作,1960年才成名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被认为是波兰文学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作品被广泛翻译。米兰·昆德拉称其为“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卡夫卡、穆齐尔、布洛赫并称为“中欧四杰”。流亡期间以波兰文写作,由于他不接受二战后的政治体系,其大部分作品都不得在波兰出版,直到1986年波兰才出版了他的全集。据丽塔·贡布罗维奇(Rita Gombrowicz)的说法,若非其去世则将在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